□土車
近日一網民Fsir因為說了“在城里違反交規、亂扔果皮、隨地吐痰的都是鄉下人”,而遭到眾網友的猛烈“拍磚”。筆者認為,Fsir說得過于極端,甚至有歧視鄉下人的意味,被大多數網友譴責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這句有失偏頗之語也在提醒著我們,文明創建必須城鄉并進,不可強了城市弱了鄉村。
據觀察,在城區一些路口,推雙輪車、騎自行車不知道走斑馬線的老人確實來自城郊或鄉鎮的居多,他們有的來城里賣農副產品,有的來走親戚、辦事情,一年進城次數不多,所在鄉村也沒人教過怎么識別信號燈、怎么穿越十字路口。筆者分析,這些違反交規的鄉下群眾大多不是故意(不像城里人,違反交規者多為明知故犯)。正因如此,執勤交警也是以教育引導為主,很少會課以處罰。筆者還發現,諸如公共場所吸煙、大聲喧嘩、亂扔果皮紙屑等,也是鄉下群眾容易出現的不文明行為。這些跟老表們身處的生活環境有關,與長期以來鄉村文明禮儀教育跟不上也有關。這就需要鄉鎮一級政府出臺實施文明創建常態化工作機制,大張旗鼓、小處著手,加快提升鄉村群眾的文明素養。
文明紅都,共建共享,文明創建本就沒有城里人、鄉下人之分。城市與鄉村的文明建設猶如鳥之兩翼,不可偏廢,統籌推進方能展翅飛翔,鄉村被弱化,城市必被掣肘,進而影響文明創建大局。令人欣喜的是,近期我市鄉風文明行動如火如荼,各鄉鎮干部進村入戶宣講文明、倡導文明,“講文明、樹新風”成為當下農村最熱的話題,鄉村文明成為這個春天最美的風景線。
鳥兒有了豐滿的雙翼,筆者更加堅信:一道華麗的弧線,即將在空中驚艷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