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沙洲壩潔源村,煥發出勃勃生機:成片的新居,秀美的村莊,蔥蘢的田野,忙碌的村民……扶貧攻堅三年來,這個昔日貧窮的村子,已經成為脫貧致富的樣板,村民日子越過越紅火。潔源的日新月異,只是我市廣闊農村近三年來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
2012年2月,國務院批準實施《羅霄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規劃要求國家部委要加大對羅霄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的支持力度,在政策制定、資金投入、項目安排等方面給予傾斜。2012年6月,國務院出臺《若干意見》提出建設“全國革命老區扶貧攻堅示范區”的戰略定位。憑借政策東風,我市把扶貧攻堅放到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堅持政府主導、統籌推進、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大力實施“扶持到村、幫扶到戶”精準扶貧、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移民扶貧搬遷和產業扶貧等,努力探索革命老區扶貧開發、群眾脫貧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路子。市里統籌安排扶貧資金的使用,對49個扶貧開發重點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村莊整治,配套土坯房改造項目,致力改變村容村貌;推進移民扶貧,著力改善邊遠貧困群眾生存環境,對地處深山區、庫區和地質災害頻發區的貧困群眾實施移民搬遷;推進技能扶貧,著力提升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有針對性地實施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推薦勞務就業;推進社會扶貧,著力構建大扶貧格局,加快推進我市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工作。目前,49個扶貧開發重點村扶貧開發項目基本完成,貧困人口減少2.8萬人,貧困村農民人均增收200余元;全市農村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明顯改善,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脫貧致富路上好風光。如今,我市又創新工作方法,積極打造可復制的全省精準扶貧樣板,深入實施產業扶貧、搬遷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保障扶貧和金融扶貧六大扶貧工程,全市貧困群眾邁開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新步伐。